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兩岸資訊戰部隊戰略指導

sddsf fggg dfgfg sddsf sdfsdf 


兩岸資訊戰部隊戰略指導
在中國解放軍於2002年11月20日宣佈「準備將網路戰做為新世代戰爭利器」不久,時任國防部長伍世文隨即在3天後的11月23日在立法院首度證實,國軍第一支網路作戰隊伍「老虎小組」已正式成立。兩岸間屬於軍事層面的網路作戰已正式開打。


兩岸資訊戰現況



 所謂的「資訊戰」,就定義來說係指對立雙方為爭奪資訊獲取權、控制權及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而資訊作戰與傳統戰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傳統戰爭係依「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最多的武器,誰就能贏得戰爭」的理論做基礎,但資訊戰的時代,這個定義則是「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資訊,誰就能贏得戰爭」。

 中國軍隊為因應戰爭型態之改變,從1992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便積極推動現代化政策,在其電子戰的作戰指導中,則是以制電磁戰、資訊戰、心理戰及「制天權」做為建軍的方針。

 基本上,1991年的波灣戰爭,可以說為世界戰爭型態提供了一個新的啟示,同時也開啟了資訊時代第三波戰爭的來臨。尤其甚者,軍事事務革命的展開也正式登場。

 躋身世界軍事強權的中國,近年來以建立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的,積極發展電子資訊作戰能力,中國解放軍所謂「點穴戰爭」、「不對稱戰爭」,就是「以弱戰強,避實擊虛」,而資訊作戰乃中共未來企圖對付臺灣的最佳軍事手段,其可達「速效、損小,兵不血刃,取有用臺」之政、軍、經、心綜合戰略目的。

 以大陸的資源配合臺灣的經驗,將使大中國成為世上最強勢的國家,因此奪取有用、可用的臺灣,將比得到一個飽受摧殘亟需重建的土地有價值。而要達到此一目的只有用高科技的戰法,也就是資訊作戰戰法才能達到。國軍在此潮流驅使之下,也逐漸重視籌建此項戰力,以確保臺海安全。
波灣戰爭是現代電子資訊作戰型態集大成之作,伊拉克於作戰全程,因受制於聯軍的電戰壓制,完全無法掌握其部隊位置,亦對聯軍部隊動向無從獲悉。聯軍則因以衛星24小時監控戰場動態,得藉高效指管系統指揮聯軍部隊,獲致最後的勝利泝。

 因此未來的戰爭,誰能掌握資訊的優勢,勝利必然是屬於它的,所以中共稱之為信息戰的資訊戰,是指對立雙方為爭奪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而從一切信息的流通和作用過程來看,均可分為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環節;另從人類信息活動的技術行為來看,又可分為探測、傳輸、處理、顯示、存儲、使用等環節,而人類對於信息主動行為的最終作用就是控制。

 在軍事上,它一方面表現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己方信息獲取、處理、傳輸、使用過程,以及對作戰力量、支援保障力量、武器裝備的控制;另一方面表現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敵方信息和信息獲取、使用活動的控制。所以信息戰可歸結為對信息控制權的爭奪,而這種爭奪是圍繞著信息流通過程中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基本環節展開的,故廣義的資訊戰,其實已包含電子戰在內,所以資訊戰亦可稱為電子資訊戰。

 而就現今戰略層次而言,各國均極盡所能取得、利用及保護相關資訊,以支援其國家或軍事戰略目標,這種資訊的運用與保護所形成的具體效果,將可及於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民心士氣上,因此獲取敵方的重要資訊乃是一種增進我方戰力的必備手段;而破壞或反制敵人的資訊應用及保護自己的資訊系統,則為削弱對方戰力及保護己方戰力的手段,故「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資訊,誰就能贏得戰爭」,此即為資訊戰的特質。 

爭奪「制電磁權」手段多 戰場制電磁權爭奪



 在資訊戰的主導爭奪中,如何奪取「制電磁權」儼然成為首務,而其中屬於軍事層面的,首推所謂的「電磁脈衝彈」。對我現代化軍隊而言,來自電磁脈衝攻擊,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瞬間全面癱瘓對方的終極殺手。

 以一枚千噸(KT)級的微當量核彈為例,若在距地40公里的平流層內引爆,瞬間釋出約900億焦耳能量的加瑪射線與大氣層空氣作用,衍生出大量電子,均勻分布在半徑100公里的對流層頂。

 這些向地面加速的電子流,雖然只有短短毫秒的壽命,但卻在地表、洋面間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衝擊波,衍生的電場強度可達每公尺1萬伏特,含金屬導體的裝備外觀看似完好無恙,然內部的微記憶體、邏輯電路、積體電路、二極體、電晶體、切換器及放大器等元件,均因瞬間超載短路,造成無法修復的永久損壞。

 中國政府近年積極發展電磁武器,證實已到實用階段,使用機動型近程地對地飛彈攜帶微當量核彈頭,若對台灣實施電磁脈衝(EMP)攻擊,瞬間癱瘓指、管、通、情、資、偵、監系統,為其「武力保臺」,創造絕對優勢條件。

 除了電磁脈衝武器之外,當戰事達到「近戰」的階段,各型「反輻射飛彈」便成為戰場制電磁權的戰術利器。

 反輻射飛彈是以敵人武器系統所發出的雷達波為歸向導引,可用來摧毀或壓制敵方雷達。屬於所謂電子戰的「硬殺」戰法,也是對現有各型雷達危害最大的武器。解放軍空軍已成功發展出YJ-91型反輻射飛彈,具有寬頻反輻射導引、輻射源自動定位等性能,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臺海戰爭中,對台灣來說是一大威脅。

 由於戰場是如此險惡,因此如何自保也是一個重要的話題,雷射通信系統,已是當前有效保障軍隊通訊的方向,這一點,我國軍方已完成全島光纖網路的建設,而解放軍也在東南地區完成所謂「八縱八橫」的光纖網路架設。

 軍用雷射通訊系統從廣義的範圍去分類,有光纖通訊、大氣通訊、太空通訊、水下通信等,其中光纖通訊因電磁干擾防護力強、保密性高、頻寬大、傳輸容量大、中繼距離遠、耐熱及放射性抵抗力強而被廣泛使用。

電腦病毒與駭客戰場



 軍事建設的重點,基本上還是要「求生存」,只不過以台灣資訊如此「氾濫」的現況,電腦病毒與網路駭客不但威脅政府與民間等非軍事層面,在軍事上已因兩岸關係與「擴大民間交流」而到處充斥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電腦病毒也可以稱「意圖不軌的程式碼」(Malicious Codes),所謂「意圖不軌的程式碼」又大致可分為四類,分別是:「病毒」、「蠕蟲」、「特洛伊木馬」和「邏輯炸彈」,這些程式進入電腦記憶體後,以影響電腦的運作。

 這些病毒依不同的設計,可對電腦所儲存的作業程式或記憶體造成永久或暫時之破壞。病毒可透過不同管道進入電腦,包括與網路連線或其他電腦周邊設備。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所謂的「軟體感染」,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快的途徑。

 在大部分情況下,一般的電腦使用者不會立即發現有病毒,因為病毒會寄生在合法檔案上,以便隨時感染系統的記憶體。一旦進駐,病毒會把觸角延伸到受感染的執行檔。當使用者察覺跡象不妙後,雖想盡辦法消除受感染的程式碼,卻為時已晚,因為在此同時,病毒可能已感染了其他合法檔案。

 這種現象,可以從每一次開啟有病毒的電子郵件時,我們會看到資料瞬間大量複製的可怕景象發現。

 就軍事層面而言,以電腦病毒作成的電腦病毒武器,因具有永久損壞、暫時失靈,或使得受感染系統產生錯誤功能的特殊設計,受攻擊的電腦系統可包括選用和管制武器射擊的射控電腦和識別飛彈基地、描繪目標軌跡或提供情報的戰略性電腦系統,這將是國家安全不可輕忽的威脅。

 尤其對台灣這個如此重視金融運作的島國與人民而言,若電腦病毒暗中介入金融體系的電子化存放款業務,將可能造成經濟危機。

 此外,電腦病毒也可以摧毀商用、空中飛航管制、信用卡認證所使用的電腦,造成錯誤。若同時把電腦病毒注入上述這些領域,將危及人民對國防的信心,進而導致國家動盪不安,經濟和社會秩序大亂。

 伴隨網路時代的來臨,網路駭客也同步成為許多系統管理者的惡夢,駭客(Hacker)入侵更是資訊戰不容忽視的課題。網路駭客非法入侵的方式主要有斷訊、資訊破壞及資訊污損等,在兩岸明爭暗鬥的過程中,雙方都曾誇下海口要對對方的網站「攻城掠地」。

 對軍事的電腦系統來說,更是必須儘可能遠離網路,以免遭外界直接入侵。然而任何環節均有弱點存在,儘管敵人不可能直接侵入主要基礎設施,然而只要系統與網路連接,就有可能成為弱點所在,一般人在提及電腦駭客時往往只想到破壞網頁等行為,卻沒有想到在軍事思考上可作為蒐集情報、反情報作為及散布假情報等其他更嚴重的後果。

 侵入政府部門的伺服器並讀取機密情報資料,可讓敵人瞭解我方的邏輯思維及作業方式等寶貴情資並擬定攻擊行動計畫,而假情報或誤導性情報都可植入我方的資料庫,結果將使運用這些情報的單位在面臨下決心或研判時造成錯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